“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进程加速,糖尿病患病率正呈现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深重危害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目前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将会有近7亿糖尿病患者。”近日,在一次以“中西协同传承发扬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行业会议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指出。糖尿病控制情况不容乐观。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肖新华教授指出,糖尿病是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仍然呈现疾病增长的趋势。中国糖尿病防治面临的挑战:未诊断率高、年轻化趋势、并发症筛查率低、基层诊疗能力欠佳、自我管理水平较差。
实际上,我国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一直很重视。在2009年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5年国家分级诊疗首批试点疾病;2016年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糖尿病患者;2016年纳入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纳入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过去我们对中医有挖掘,但是很有限,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现在西医越来越倾向于中医的治疗理念。过去传统的药物对病理机制的改善相对比较单一或者有限,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帮助改善它的病理机制控制血糖。中医其独度优势本身就是多处方组成,本身就是多种生物性药物,还有多个分子靶点。相信未来中药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防控上面会起它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肖新华指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进喜进一步指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首先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优势;其次,它有和西药(降糖药、胰岛素)协同调制糖脂代谢的优势。另外,中医除了强调多靶点、全方位、多环节的干预糖脂代谢以外特别重视个体化的防治特点。
2018年9月-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牵头,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观察糖宁通络胶囊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临床研究。不久前,母义明及其团队公布了临床研究结果。
“现代医学系统对降糖药物的疗效认定需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才能得到去除安慰剂效应后的降糖效力。既往中医药缺乏这样的验证研究,因而往往被视为降糖效果不确切,多作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口渴多饮症状,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辅助治疗。此次研究的发现不仅验证了糖宁通络胶囊的降糖效果,其降糖效力之高也出乎大家的预期。”母义明指出。
母义明还指出此次临床研究以糖宁通络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为首要研究终点,但同时首次在临床上看到中成药治疗后胰岛细胞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他特别强调,绝不能单纯用西医的标准和循证医学证据来衡量中药,反而忽略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和优势,今后将更多采用中医标准来评估糖宁通络。
母义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结合贵州百灵医院在贵州、湖南及全国多年来的临床应用情况,糖宁通络对糖足、糖网、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下一步的临床研究也将重点针对糖宁通络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展开。
在此次唐宁通络临床试验中,母义明教授团队首次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以实际临床数据为循证基础,以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治疗糖尿病的新指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再次验证了糖宁通络安全有效。这不仅为天然中成药治疗二型糖尿病提供了临床支持,更为提高中西医协同防治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董事长姜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后续贵州百灵继续加强与国内医疗机构的合作,糖宁通络在解放军总医院的“非标制剂”申报已进入审核阶段,争取今年内尽快获得解放军总医院的医院制剂生产批件,并投入临床,下一步将加快开展在解放军总医院8大医学中心的调剂使用。